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〔寶島采風〕抗日聖地火燒庄 長治久安永流芳
2022-08-02
屏東縣長治鄉舊名「長興」,是客家「六堆」中的「前堆」,清朝時曾發生火災,整庄幾乎全燒毀,因此俗名「火燒庄」。1895年庄民為抗日入侵,全庄經日軍砲彈襲擊,再度火燒連庄,寫下可歌可泣的台民抗日史頁。
石獅蟠據 竹葉庄古門樓
長治鄉原屬於馬卡道族阿猴社的勢力範圍,清康熙年間台南府城「三郊行」夥計邱永鎬,被派到阿猴(屏東舊名)發展業務,發現當地綠樹繁茂,頗值得開墾,於是辭去商行工作,籌資返回大陸原鄉邀集壯丁來台墾殖。
清康熙40年(1701年),邱永鎬、古蘭伯等先民在今德協地區開墾竹葉林庄,因移民漸增,地方富庶,由官民合作築城、開闢泗圳,當時挖圳的泥土堆成13個高墩,據說遠看像一條龍,先民認為是庇護全庄平安的象徵。
傳說,當時有位善卜的耆老林阿海,經常至13個高墩的「龍肚」方位卜夜卦,指示應在庄頭豎立石獅公鎮煞,以保全庄平安,居民於是集資建立門樓,樓頂置石獅一尊,命名「鎮興台」,寓意「鎮煞驅邪、興旺人丁」。
日月同光 六堆義勇事蹟
清光緒20年(1894年)中日甲午戰爭,清廷戰敗,台灣割讓給日本,翌年日本接收台灣,各地抗日起義事件頻起,屏東六堆居民也投入保台抗日行列,並與日軍在「火燒庄」(今長興村)展開激烈戰鬥,日軍以山砲攻擊村庄,放火燒民房,當時300餘戶被燒得只剩下4、5戶,死傷相當慘重。
為了紀念這次慘烈的抗日事蹟,由義軍後代在媽祖廟後方的沙蛇溪畔,建立「六堆客家聯軍抗日紀念公園」,內有抗日紀念碑及烈士祠,碑上有前監察院長于右任題字:「氣宇河山壯,名爭日月光,煌煌民族史,照耀火燒庄」。
根據碑文記載,1985年10月,日本軍團在枋寮登陸,邱永鎬五世孫邱鳳揚(六品千總)被推舉為六堆大總理,帶領義軍抗日。六堆義軍在六徑(佳冬)被日軍擊退,最後退守「火燒庄」,庄民傷亡慘烈,「火燒庄戰役」也成為台灣抗日最後一役。
邱永鎬生前曾在「火燒庄」興建邱氏祖堂,亡故後改為「永鎬祠」。祠堂初建於清康熙年間,承襲客家傳統建築風格,造型典雅,內部裝飾細膩,兩邊廂房有「松貴閣」、「掬月樓」,目前仍有邱氏後代居住。
邱家古厝 裝飾藝術精美
邱家古厝「忠實第」,原是六堆客家抗日義軍大總理邱鳳揚的長子邱元奎、次子邱元壽於1896年興建,為二堂二橫的傳統客家合院。邱元壽、邱求順父子後來經營糖廠事業有成,於1915年改建舊合院,並以3年時間建成精美大合院「忠實第」。
1994年,「忠實第」整建為「屏東鄉土藝術館」,為屏東縣歷史建築。據說,邱元壽在蓋「忠實第」之初,特地從福州請來建築師、雕刻師,整棟建築密實嚴謹,細緻精巧,被文化部譽為「南台灣客家建築之精品」。
番子寮庄 義勇恩公傳奇
長治鄉多數為客家村,只有「番仔寮」是閩南村,早年因有原住民盤據而得名,日治時期因地名不雅,曾改名諧音「鳳雅寮」;台灣光復後被畫分為4村,村名仍取「番」的諧音「繁」,分別為:繁華、繁昌、繁榮、繁隆等4村。
位於繁華村的「番仔寮義勇恩公廟」,是當地居民的精神象徵。據說道光14年(1834年),有流民假借「反清復明」名號,到處焚掠,同年底入侵番子寮庄,當時有來自台南北門的18名幫傭,自願擔任先鋒抗敵。
由於敵眾我寡,18名壯丁雖然全力血拚,最後仍寡不敵眾,全部殉難。這18人中,有一人雙目失明,無法與敵人近身搏鬥,於是登上高台擊鼓助陣,因不知其他17名伙伴已壯烈犧牲,最後被敵人刺死,但身軀仍不倒。
敵人見這名盲眼壯丁,手上緊握鼓棰,想將他推倒,卻怎麼也推不動,大驚之下,落荒而逃。等到庄民找到遺體,也無法移動,於是燃香祝禱,表明願意每戶擇一男丁,錄為嗣子,並建廟侍奉,此時遺體才倒下。因此,相傳庄內男子結婚,除了祭拜祖先以外,也會前往祭拜義勇恩公謝恩。
石獅蟠據 竹葉庄古門樓
長治鄉原屬於馬卡道族阿猴社的勢力範圍,清康熙年間台南府城「三郊行」夥計邱永鎬,被派到阿猴(屏東舊名)發展業務,發現當地綠樹繁茂,頗值得開墾,於是辭去商行工作,籌資返回大陸原鄉邀集壯丁來台墾殖。
清康熙40年(1701年),邱永鎬、古蘭伯等先民在今德協地區開墾竹葉林庄,因移民漸增,地方富庶,由官民合作築城、開闢泗圳,當時挖圳的泥土堆成13個高墩,據說遠看像一條龍,先民認為是庇護全庄平安的象徵。
傳說,當時有位善卜的耆老林阿海,經常至13個高墩的「龍肚」方位卜夜卦,指示應在庄頭豎立石獅公鎮煞,以保全庄平安,居民於是集資建立門樓,樓頂置石獅一尊,命名「鎮興台」,寓意「鎮煞驅邪、興旺人丁」。
日月同光 六堆義勇事蹟
清光緒20年(1894年)中日甲午戰爭,清廷戰敗,台灣割讓給日本,翌年日本接收台灣,各地抗日起義事件頻起,屏東六堆居民也投入保台抗日行列,並與日軍在「火燒庄」(今長興村)展開激烈戰鬥,日軍以山砲攻擊村庄,放火燒民房,當時300餘戶被燒得只剩下4、5戶,死傷相當慘重。
為了紀念這次慘烈的抗日事蹟,由義軍後代在媽祖廟後方的沙蛇溪畔,建立「六堆客家聯軍抗日紀念公園」,內有抗日紀念碑及烈士祠,碑上有前監察院長于右任題字:「氣宇河山壯,名爭日月光,煌煌民族史,照耀火燒庄」。
根據碑文記載,1985年10月,日本軍團在枋寮登陸,邱永鎬五世孫邱鳳揚(六品千總)被推舉為六堆大總理,帶領義軍抗日。六堆義軍在六徑(佳冬)被日軍擊退,最後退守「火燒庄」,庄民傷亡慘烈,「火燒庄戰役」也成為台灣抗日最後一役。
邱永鎬生前曾在「火燒庄」興建邱氏祖堂,亡故後改為「永鎬祠」。祠堂初建於清康熙年間,承襲客家傳統建築風格,造型典雅,內部裝飾細膩,兩邊廂房有「松貴閣」、「掬月樓」,目前仍有邱氏後代居住。
邱家古厝 裝飾藝術精美
邱家古厝「忠實第」,原是六堆客家抗日義軍大總理邱鳳揚的長子邱元奎、次子邱元壽於1896年興建,為二堂二橫的傳統客家合院。邱元壽、邱求順父子後來經營糖廠事業有成,於1915年改建舊合院,並以3年時間建成精美大合院「忠實第」。
1994年,「忠實第」整建為「屏東鄉土藝術館」,為屏東縣歷史建築。據說,邱元壽在蓋「忠實第」之初,特地從福州請來建築師、雕刻師,整棟建築密實嚴謹,細緻精巧,被文化部譽為「南台灣客家建築之精品」。
番子寮庄 義勇恩公傳奇
長治鄉多數為客家村,只有「番仔寮」是閩南村,早年因有原住民盤據而得名,日治時期因地名不雅,曾改名諧音「鳳雅寮」;台灣光復後被畫分為4村,村名仍取「番」的諧音「繁」,分別為:繁華、繁昌、繁榮、繁隆等4村。
位於繁華村的「番仔寮義勇恩公廟」,是當地居民的精神象徵。據說道光14年(1834年),有流民假借「反清復明」名號,到處焚掠,同年底入侵番子寮庄,當時有來自台南北門的18名幫傭,自願擔任先鋒抗敵。
由於敵眾我寡,18名壯丁雖然全力血拚,最後仍寡不敵眾,全部殉難。這18人中,有一人雙目失明,無法與敵人近身搏鬥,於是登上高台擊鼓助陣,因不知其他17名伙伴已壯烈犧牲,最後被敵人刺死,但身軀仍不倒。
敵人見這名盲眼壯丁,手上緊握鼓棰,想將他推倒,卻怎麼也推不動,大驚之下,落荒而逃。等到庄民找到遺體,也無法移動,於是燃香祝禱,表明願意每戶擇一男丁,錄為嗣子,並建廟侍奉,此時遺體才倒下。因此,相傳庄內男子結婚,除了祭拜祖先以外,也會前往祭拜義勇恩公謝恩。
最新消息
新馬寺首站考生祈福會 笨珍縣60考生率先祈願金榜題名
2025-10-10新加坡佛牙寺參訪佛光山 弘法目標一致
2025-10-10多倫多佛光山 重啟醫院關懷探訪計畫
2025-10-10瑞士佛光山重建啟新程 信仰傳承照亮阿爾卑斯
2025-10-10實踐星雲大師藝術弘法智慧 紐國「第九屆藝術沙龍」聯展
2025-10-10雲水書坊溫暖南少觀 智慧啟蒙少年閱讀心
2025-10-10檳城佛光學舍慶中秋 歡喜圓滿
2025-10-10普中棒球隊立德盃冠軍與富邦盃代表權 榮耀獻給星雲大師
2025-10-10多倫多佛光童軍團秋季露營 每天都是地球日
2025-10-10芳療手作融入教化 啟迪心性專注覺察
2025-10-10
相
關
消
息